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

美國眾神

美國眾神

中文書名:美國眾神
英文書名:American Gods
作者:Neil Gaiman (尼爾.蓋曼)

因為一篇有趣的贈品事件的文章,而發現這本書。簡介的中故事大綱把神話及科技扯得上邊的異樣結構,又有得過獎的肯定,就入手這本小說。只是那空白片我是完全沒收到,不過有一陣子沒有看小說解悶,馬上翻來看其它就不管了。

我知道有詐,可是這裡只有這個可玩啊
-- 加拿大比爾.瓊斯

主角叫影子,是個很奇怪的名字。另一位重要的角色叫星期三,一個獨眼行事怪異的老人。在現代的美國因為科技的發達產生新的眾神,如電視神、汽車神等。以往的美國因融入的各國移民順便帶來各地的古代眾神。新舊的神因為要得到人類的擁載而要引發戰爭,主角影子則是兩個陣營中極力想要爭取的角色。

影子一出獄,即遇到一堆奇怪的人,傷心的事,及光怪的際遇。接著展開了後面一系列眾神間的角力賽。書中的神都是完全的擬人化,而且是非常道地的人類,就如同在你我左右看似一般的人。神也是會死的,只是不容易死去。舊神的職業就比較傳統,如遊民、占卜師、計程車司機等底層的人民。新神來自於科技業、電視等高級行業。在這股新勢力的快速掘起,一直想要取代原本舊神的地位。到後面章節有些篇章描述清除一些神祗時真的是慘不忍睹,有些章末寫的小故事,其內容帶點殘酷的色彩,所以這本書是有點恐怖的成份在。每每看到一些熟悉的神出現時,其生活情況是如此讓人不勝唏噓。不過到中間主角在躲匿追殺時所住的地方,一個小鎮生活簡單又跟自然如此接近,覺得很多東西只要傳統就好。何必一直追求高科技所給予的方便呢?不過現在我是很難離開電腦跟網路這種東西。如果是我,兩邊的陣營都難以取捨。以主角的性格,當然一直擁護他老板的舊神一方。看著主角無為無求的處理態度也滿欣賞的。

到了中間看到配角們的問答,隱約可以嗅出主角的身份為何。主要的故事結構是借助北歐神話中的情節。當命運三女神出現時,就覺得跟自己想的不一樣,後來知道幸運女神中的三位女神即借這三女神為主角,只是書中的形像跟卡通是一百八十度不同。之後又摻雜點埃及的神祗自己則是不是很瞭解,其它各國的神我更是很多都沒聽過,但是這些神都是可考的。而我最喜歡的是美國原生的印第安人靈所持的中立立場,他們才是看透一切的人。

最後的戰爭就如同諸神的黃昏式的展開,不過在戰爭緊滯前夕的氣氛是最精彩的地方。重點人物一個個的出現也擔綱故事最後不可缺少的一角。情節直轉,一直朝我想不到的地方演下去。戰爭結束,最後的謎團解開後,也覺得該是結束的時候。然而還是有些地方怪怪的,書末作者便帶著我們把書中幾個謎團都解開。在作者的作品中發現一本“阿南西的兒子”,跟這本書中次活躍的西非神阿南西是有關聯的。

作者“尼爾.蓋曼”有名的作品除了這本外,電影“星塵傳奇”的原作者就是這位。之前電影“貝武夫”劇本也是出自他手。中文版讀來很順暢,看完覺得沒發現錯字,算是不錯的翻譯作品。

我想我遇到一些人,但我對事情的經過也不確定了。那就像讓人脱胎換骨的夢,你會永遠保存夢裡的一些片段,又因為是發生在你身上,所以你在內心深處也知道一些事,但當你去尋找細節時,卻又捉摸不著。
節錄自書中的一段話,覺得做夢如此,對人生的往事回憶也是如此。現在覺得紀錄才是最重要的,不過很多細節還是沒辦法詳實記下。

ref.
[1] 書送的光碟片 @ Tasuka 的網誌
[2] 卡蘭坦斯蓋普恩基地
[3] 與星期的關係 @ Wikipedia

2008年4月27日 星期日

土城桐花

DSC_5547.jpg

一個月又七天沒有拿單眼出去踏青。週日早上又特別早起,趁著早上山上的人較少時去拍個花。目的地是猶如附近後山的土城承天禪寺上面的桐花公園。

這個地方曾經在去年中元普渡的期間去過。那時只是因為沒無事剛好這邊很近就去看看。第一次是從桐花公園入口的門牌一直走到承天禪寺。後又爬到善息寺附近的山頭,那邊的夕陽落在前山處時景色還不錯,當時就一直想著下次帶相機來拍。之後幾天聽坤丁說再往上騎才會遇到桐花公園,也就是說上次我完全沒走到這個公園。當然隔週又是沒事的週末,更深入的騎到一個有著小門牌的桐花公園處,那時是淡季沒什麼遊客,最多的是蚊子。看看小小的公園後,接著從一條石階梯一直往下走,那時只跟一位老翁在小徑上相遇,極是冷清。盡頭即是承天禪寺入口,那時每週幾乎都有法會,寺內的信徒非常的多。當時也不想到從寺後的山路到山上拍夕陽,而原路折返。

有了上次的經驗後來到這邊不是什麼難事,也還好只有汽車管制,機車可以順利的騎上桐花公園,從捷運站往山上的公車也是比平常來得多很多。到最上面的桐花公園入口可以聽到園中正在辦活動,自己對這沒什麼興趣,一路上直找桐花在那。園中找到幾棵有開桐花,不如我想像中的整個山頭如白雪覆蓋般的勝景,更不像席幕蓉所說“桐花初放 繁星滿天”的樣子。不過看到花,才了解花滿大朵的,花樣純白素雅,毫無爭豔之姿,久望也會對其產生喜愛之情(或者這只是透過相機晶片後製的作祟:P)。到舞台邊看當地小朋友的表演後又是往下邊承天禪寺的小徑走去。這次的人潮是上次的數十倍或一百倍之多,也因為如此,走來十分緩慢,一點也不會累。禪寺中雖然香客眾多,卻不如有法會的盛況。繞到後門轉往善息寺的山路走上去。

這條山路不會很難走,一路都是以石板鋪設,偶有幾個陡坡,但不會走到不支。也不知走了多久,也不知聽了多少首路上大伯大嬸們身上收音機大聲放送出的歌。終於來到想拍夕陽的山頂,那時約是正午沒什麼看頭,只是想坐下休息擦汗。聽到遊客說現在還不是桐花大開的時候,約到五月山上就會是一整片的白。自己也期待那樣的景色出現,也是提醒自己下次要記得。歸程本來是要原路回去,不過看到柏油路上有個往桐花公園的指標,那個方向有一堆人走來。自己便往人多的地方走去,果然離公園非常的近。途中會經過第二停車場,一旁的桐花樹羣就開得比較多。

來到公園口,聽一下解說員的說明。說到現在也是螢火蟲的季節,歡迎遊客晚上再度光臨。這邊主要的螢火蟲有兩種,黑翅螢及黃緣螢,分別是原生種跟復育種。如果下週下班天氣不錯的話可以來這兒看看。
DSC_5559.jpg

[相簿] [地圖]

2008年4月26日 星期六

twitter

twitter

Official site: http://twitter.com/home

這個網站已經申請有一陣子了,當初是看到很多介紹 twitter 的文章而好奇的註冊一個帳號。可是申請完也不知怎麼用的放在一邊浪費網路空間。昨天因為偶然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想記下來,但也不想大作文章時,想到這個已擺放很久的小玩意。馬上把 twitter 的 script 放上來試試。

有人說這是一個微型部落格,也有人說這是 IRC 的一種衍生。前者我也不是很懂,用了之後才知文字只有140字的限制。意思是你只能小發牢騷,記下簡短的筆記之類的,真的是微型。後者的 IRC 是我一直學不來的東西,類似一個網路的討論區。學生時曾玩一下,對於那操作指令一直背不太起來,最後還是放棄不玩。而 twitter 也很像是 IRC 一般一堆人可以在個人專屬的小平台上討論聊天的,可是更方便使用,只是這些訊息是全球都看得到。

自己是 Firefox 的重度使用者,當然也找了一下是否有附加元件可以用的。於是找到一個叫 TwitterFox 的元件。裝完重開後,會在右下角出現一個“t”。接著在設定中輸入已註冊的帳號密碼後,很快就可以登入。這個元件很方便,想寫就點一下“t”(有快捷鍵,還沒習慣),馬上寫入想寫的東西即可。而且有個方便的地方,當要記下現在在看的網頁,只要在鏈子的圖示上按一下就會複製當前的網址上去,小寫一下就發佈。Firefox 真是懶人用人性化的工具啊!

台灣有個同性質的叫 Buboo,在大陸有個叫飯否的。不過已經有了 TwitterFox 後就不太想申請其它的。

ref.
[1] 電腦玩物
[2] 工頭堅部落

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

Firefox 3 beta 5


firefox3b5-config,原由 alien.woo 上載。


最近百般無聊下看到 Firefox 3 對 Javascript 的處理速度變快,一堆人大力讚譽牠的用記憶體量變少。因此就把2.0.0.14版本昇級到 3.0 beta 5 的版本。這版是上個月發表的,當時很多人都有在介紹,自己懂得也不是很多就不細說。只是在一次想看看細部參數的設定,下了“about:config”。結果出現以上的畫面,讓我呆了一會兒。很好笑但也是千真萬確的警示標語。好奇之下找到 about protocol 的說明,有很多種連結可以讓你輸入的。其中那個 robots 是這代才出現的怪兵器。而且從 beta 2 到現在都有不同的畫面,可以參考軟體玩家的機器人演進史。機器人叫 Gort,還好不叫 Getter Robo 不然世界要大亂了。看那發音,應該也是日本來的吧。

當然這是 beta 版,專家都不建議下載當正式版用。因為有很多的“附加元件”都不能用。不過也因為這次很多元件闗掉,才知道自己需要的東西很少,幾乎用手指可以數出來。有幾個很好用但不能用的則可以利用 Nightly Tester Tools 的附加元件來幫你打開。最後只剩 Drag de Go 這支不能用,實在有點可惜。然而現在使用新版的結果是……每天的心情都很不錯^_^

Gort! Klaatu barada nikto!

高特!不要炸飛這個世界!

Firefox 3 beta 下載點

ref.

[1] 軟體玩家

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

八里、十三行、八里,還有淡水

DSCN0345

週六起了一大早,為的就是要來一次 La New 八里的健走活動。來到台北這麼久也沒去過八里。雖然前幾個星期從外圍經過有點衝動想進去,但因為這次的活動的範圍正好在這裏。讓我等了好久終於到來。

這次依然是四個健走人去走,有我、法蘭克、Joyce、小倩等。下車稍微整理就往路線走去,因為在海邊風很大,這樣走來還滿舒服的,只是日射有點強,讓身體流出一點汗水來,但一點也不影響走路的心情。唯一有影響的就是早上沒睡飽。走到一處的休息站時,有一個小朋友身上掛著螃蟹裝,跟遊客說歡迎合照,拍完時還會跟你大聲的喊謝謝。之後經過一堆不知什麼的大型水泥建築物,轉個彎馬上看到十三行博物館前的木造建築。本來想去看看的,但聽說蓋章的點快到了,便先去蓋一下。照著路線繞了一段路又回到十三行博物館。從室外階梯來到屋頂看台北港附近的景觀,一眼望去除了寛廣之外,就什麼都沒有了。法蘭克說一般時候博物館入內要門票,今日卻完全開放。一行人來到演講廳,不是為了看短片介紹,只是圖那邊的冷氣涼。自己看完短片對這邊有個大概的瞭解,燈光打開後眾人似乎也兩眼惺忪地起來去看博物館內部。但也是走馬看花的從一樓走著窄梯上到四樓經“時光空橋”後,走到室外的一個長階梯。階梯兩旁豎起高牆,在短片中有說這個階梯的方向的指向遠方的“大坌坑遺址”,到下面就走到博物館外。接下來還是繼續我們的路程,沿著長長的博物館路走到水岸邊,再從步道回到會場,當時快接近中午,因為這邊也是條腳踏車道,回程會跟腳踏車爭道,走來讓人不太舒服。

回到會場把抽獎券放入箱中後,散步到公園旁的岸邊。太累了,大伙坐在岸邊看著淡水河吹吹風。遠方看到有人在玩風帆。沒多久就有人漂到我們這邊來,看來上面的人很累,把船拖到岸上休息,這時才知,淡水河怎麼會這麼淺。坐了不知多久,終於奈不了自己的空肚子,想找東西吃。法蘭克帶我們去吃八里有名的佘家孔雀蛤。不過今天的人潮加上來這邊的健行的人,要吃到孔雀蛤還要排隊,而且上桌的速度也變慢了。看別桌大都只有點好幾盤的孔雀蛤來吃,隔壁桌一位阿嬷那大喇喇的吃相,雖然有點好笑但好像很好吃的樣子。等我們的上桌馬上扒一個來吃,感覺就有點像是淡水河的味道,一種走在淡水河邊可以聞到的那種,只是帶有海產的鮮味及九層塔的爆香滿下飯的。一下子飯碗就見底了。其它的炒麵及高麗菜就普通了,這也是為什麼大多只有點孔雀蛤的原因。

那天還有個發現,可以用悠遊卡坐渡輪的便民措施。來到對岸淡水這邊,一群人去吃那種堆著很高的冰淇淋,價格非常的便宜,但溶化的速度也異常的快。自己口渴只想找個涼水來喝。在熱鬧的河濱小街上看到一地攤在賣一種聲控的玩偶,叫它站著趴著都照做。然而 Joyce 在大陸也看過這種玩藝兒,說明那只是一種技巧罷了。接著法蘭克帶到三協成吃免費的糕點。後來小倩的朋友來後又是一陣熱鬧的聊天,當時一直想著的是要去拍教堂。

跟大伙道別後,走到圓環附近的教堂。在教堂的週邊真的安靜多了,雖然拍照的人還是很多,但不會這樣吵鬧。拍到自己滿足再回到老街的人潮中,抬頭看見往紅樓的標誌,下意識的轉到石階小巷中,上去看看到底是如可高檔的地方。爬上106階的石梯,感覺到的只是一種寧靜。在院子中有一群穿著火辣短裙的女學生團體不知在幹什麼,但這邊的安靜把她們年輕的活力蓋掉了。自己坐在院子中的一角為的只是我走累了,腿痠了而已。剛好看到在陽台上的戶外咖啡座,在那兒坐下彷彿也是一種很棒的聊天場所。這邊的夜景一定也很讚,那麼改天想到時再來吧。回程順道買了德國麵包回家,也喝了一杯感覺很順的杏仁茶。然後自己很舒服的坐在捷運上啄龜。轉車時精神為之一振,便展開另一個邪惡的敗家之行……
DSCN0425

出來戶外長行時要做好防曬準備。這次回家後看到鏡中的自己怎會搞到這麼害差樣,兩個手掌亦是紅通通的。隨著皮膚散發出微微的焦味,可以聞到夏天就快到啦!!!
[相簿]

2008年4月17日 星期四

Playlist: Space Channel 5 Part 2 Vol. Uki Uki - Dreamcast - Space Channel 5 Xxxxx

某一天下午在電台聽到這首節奏感跟喜感十足的音樂。馬上想到那個宇宙搞笑的新聞記者 Ulala 登場是也。自己從來沒玩過這款遊戲,只是在大學時代看到它的預告短片,對著片中的有趣玩法笑得不可開支。那個時期的“勁爆熱舞” DDR 是很熱門的遊戲,但這款遊戲出現後反而更喜歡它那不一樣的劇情跳舞過關模式。像是電影第五元素的服裝跟背景,情節大概都很簡單,就是一羣人被外星人,只要跳跟外星人一樣的舞步就算打贏,救出人質然後舞羣會愈來愈大。配樂主要是從 1965 年的 Mexican Flyer 改編而來的。這曲也曾在 Swing Girls 中出現過。但這爵士樂在 Space Channel 5 卻是更有動感也更狂野 XD

Up, Down, Down, Chu, Chu, Chu ...


原始網址
以前看過的版本,但後半部卻沒看過。

[1] 這個是我聽過跟配樂最搭的介紹詞短片,很有節奏感。 @ YouTube
[2] 二代中居然還有太空麥可的演出,那舞步、那節奏、那聲音,真是讓人懷念啊! “We need to save our galaxy, Ulala” @ YouTube
[3] 很長的一段影片,可以瞭解是怎麼玩的。 @ YouTube
[4] 完整的遊戲片頭 @ YouTube
[5] 二代的介紹 @ Wikipedia
[6] 啦啦隊跟拯救太空麥可片段 @ YouTube

2008年4月15日 星期二

吃阿給要早

DSCN0293

週日安得魯想要去看貓空纜車,找了我一起去。自已從貓空開放到現在也沒去見過,就一起跑到木柵動物園去看貓纜長得是什麼模樣。

中午的天氣還是陰陰的,倒是個走路的好天氣。不過早晨看小說看得不亦樂乎的,有點睡眠不足,中午走到這邊實在有點累人。加上看到貓纜的隊伍上以S型的方式排到人行道上,而大樓中也是排隊的人潮。便打消了坐貓纜的活動。既然都出來了,就坐捷運轉到淡水吃阿給。

最近一直收到真正的阿給是在真理大學附近的訊息,來這兒當然要吃原版的。路過老街,街上遊客還是可以用不絕來說。但這邊已經不是我們的目標了。照著以前的記憶往紅毛城的路上走去。途中看到以前漢毛結婚的教堂前頭居然有個小廣場,應該是最近才打通的。兩邊是民房的古牆,引來一些人拍照,有人是以牆為背景,有人則拿著相機靠牆,好像要拍牆縫的樣子。想說回來可以在這拍一下就一路的走下去。真理大學的斜坡還是有人在拍婚紗,大學門口更有人在彩畫這邊的轉角風景。經淡江中學、淡水國中及文化小學的文教小巷,終於看到一家叫“文化阿給”的店面,門口排著一隊人就決定吃這家了。

阿給上桌後才發現,阿給原來不是魚丸而是我家鄉口中的 a.ge,即油豆腐的變形版。我聽到的口音比較重,才一直沒辦法跟這個聯想起來。以前泰坦常帶給我內頭包餡的長型魚丸是淡水魚丸。桌上裡頭包一堆冬粉的大油豆腐叫淡水阿給。從前一直以為是有家叫阿給的魚丸店很有名,真是誤會大了 ^_^。我也沒吃過山下的怎樣,不過這家吃來我覺得不錯。安得魯說比山下來得好吃。從另一頭回老街,發現隔壁一家掛有“原來的老店”的招牌才是以前愛得華所說只開早上的正牌阿給店,鎖上的鐵捲門還掛有今日已售完,明日五點營業的牌子。看來要吃原味一定要趁早。下去的路過中山路後是接到老街的一個擺有馬階像的小圓環,這時對那圓環前的百葉餛飩店已沒什麼胃口。

回來時想起教堂忘了去拍,只是不想再多走路,就計畫這週自己再來拍。老街上新開一家德國農夫麵包。看到德國又是麵包,當然自己會非常想去看看。馬上就提了一袋香草鹹麵包出店門。這是一種扁平比臉還的的大餅狀,但比餅還軟,味道很像是軟了的大蒜麵包,只是以香草為香料,味道有點偏向較重的香椿味,完全不會在嘴中殘留那惱人的大蒜味。第一次吃這種歐洲麵包,頗有好感。那麼這週關渡健行順道來這邊拍拍教堂,吃吃麵包好了。

2008年4月7日 星期一

天元宮茶花


DSCN0260,原由 alien.woo 上載。


週日因為太早回到台北,下午沒事便想到淡水天元宮去看還有沒有櫻花。二來想試試上次何登號稱可以30分鐘到淡水的路。

不過那天的運氣不怎麼好。首先走錯路,騎到五股市區,最後還是接到關渡大橋,花了我一個多鐘頭的時間。來到天元宮約是午後三點,人不是很多,正慶幸時卻發現廟前是綠油油一片,一朵櫻花也未見到。不死心的往後面的山坡走去,看到的依然是青翠如林。但因為天氣涼爽怡人,清風吹在身上,讓悶熱及失望都一掃而空。倚在壇前廣場看著陽光照在建築上而發出的金光。

入內雖然有遊客的吵雜聲,聞著淡淡香火氣味還是可以感受些許道家的莊嚴。這座壇有五層,每層供著不同的神祗,一時記不得這麼多的神仙,只記得往壇外望出的美麗景色。愈往高處走去,那景色愈美。在最高處還可望見淡水河出海口,正值四點多,陽光映在水面上的粼粼波光,再以灰濛的天空跟一大片平原相陪,從心中吐出一口氣的大感舒暢。

在壇上發現後山還有一座小廟,因而想到那邊看看。剛好在途中的小花圃聽到有一家人正在讚賞這朵剛長出來的茶花。之前正好對茶花有點興趣,也拍了幾張來看。現在愈看這種花是愈來愈喜歡這多瓣複雜的花。光是在中國的品種就分有二百多種。一時間也不知自己拍的花叫什麼名字,現在只要好看就好,以後再來找資料。

ref.
[1] 茶花小百科

2008年4月3日 星期四

flickrleech ~ flickr 有趣相片精華

flickrleech
Official site: Link

最近看到 flickrleech 更換版面的消息。這個站主要會從 flickr 的網站中抓出輸入日期那天最有趣的500張圖。這次發現多了輸入 flickr 帳號的功能。當輸入自己的帳號看完後,馬上換回 Interestingness 的頁面,真的差太多了。

太久沒去都差不多忘掉這個網站,這次再發現先註記下來,以後或是每日都可以來欣賞一下。看看世界其它人的作品,好讓自己長見識。多看幾下說不定會有特殊效果,小則打開櫃子摸摸自己的相機,大則會拿著相機往外跑的衝動。^_^

2008年4月1日 星期二

宅度計 ~ 原來每個人都有多面的宅

這是前陣子發現的一個有趣的部落格有多宅測試網頁“宅度計”,是“部落格觀察”的一個功能。首先要在部落格觀察先簡單的新增自己的部落格網址後,等個一天再到宅度計中查詢部落格即可知道自己的宅度。

以下便是本人的宅度計量,沒想到我也有幾項相當宅。這只是博君一笑,無聊時可以來分析一下自己有多少宅。不過聽說日本真正的宅都是厲害人物,只是一般人把這個詞極度扭曲,而自己也不可能達到那種境界 ^_^
otaku